天涯书库 > 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 >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九 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九 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宋明间散文作者很少,只有金的元好问颇为有名。明清两代,散文作者很多。明初期有刘基、宋濂、王袆、方孝孺。稍后有三杨,所作文称台阁体。因台阁体凡庸肤浅,而有李东阳及李梦阳、何景明的两次复古运动。东阳主张复唐宋的古,李、何则主张复秦汉的古。后来有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继起。顺之编印《唐宋八大家文钞》,茅坤更就唐氏所选之文加以圈点与批评。有光更进而评点《史记》,讲求所谓古文义法,替清代桐城派开了一条路。归有光等对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不加赞同,另有徐渭(字文长),文章别具风格,理学家王守仁,文亦另成一家,都不附和七子。

后来又有所谓“公安派”与“竟陵派”。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是公安人袁中郎(名宏道)及其兄伯修(宗道)、弟小修(中道),世称三袁,作风幽怪诡异,浅俗诙谐。竟陵人钟惺(字伯敬)、谭元春认公安体太浅率,故意创造孤僻的文体,号竟陵体。近年新文艺家中的幽默派林语堂等,以“公安”、“竟陵”的小品文为号召,创为一种文白夹杂的文体,喜插说俏皮话,其实这两派文学在文学史上并不怎样有地位。

明代的散文作家,只有归有光是举世公认的代表人物,他最长于写家庭生活,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思子亭记》、《项脊轩志》、《见村楼记》、《野鹤题壁记》等。

清朝初年有几个作家,如王猷定、魏禧、侯方域等,因有明代亡国之恨,写的散文颇动人。魏、侯二人与汪琬,世称“清初三家”,但汪琬是清代的官,立场不同,文字亦不及魏、侯。其次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虽号称“江左三大家”,文颇华而不实。此外还有彭士望、邵长蘅、施闰章、姜宸英、朱彝尊等,散文也都有名。

清代中年的文坛,几乎为“桐城派”所独占。桐城派的名称产生于姚鼐(姬传)的时候,但它的历史是从方苞(望溪)开始。方苞是安徽桐城人,他讲求古文义法,写的散文平正温雅有条理,后来他的同乡刘大櫆、姚鼐继承他的作风,于是当时有“天下文章在桐城”的话。姚鼐是桐城派大师,他的文章以韩愈为初祖,而认归有光与方苞为近世模范,当他主讲钟山书院时,著名弟子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都学他的文章,并且将所学的传授门徒或朋友,因此桐城派文人到处都是。清末曾国藩也学习桐城派文章,但略有变化,后来还有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以及译著家严复、林纾等(严氏文章比桐城派更古奥),继承桐城派。

在清代中期和桐城派相对抗的还有“阳湖派”,以阳湖人恽敬为领袖,还有张惠言、李兆洛等数人,其势力不及桐城之盛。这派也是受桐城派的影响而产生的,和桐城主张没有不同之处,作品也差不多。可说自清中叶以至民国初年,大部分的散文作者都受桐城派的支配。但后期实在是曾国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