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互联网+:从IT到DT > 第1节 公益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公益 >

第1节 公益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公益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凭借“平台公益”的策略,将公益场景融入各种业务当中,推动2.3亿用户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通过11亿多次捐赠为社会贡献2.8亿元善款,已然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网络捐赠平台。而平均下来每笔不过2角多的善款,为公众参与降低了门槛,充分体现了互联网长尾、聚少成多的集体效应。

案例:公益宝贝

在淘宝网上有一个叫做“公益宝贝”的工具,它允许商家对销售中的商品进行设置,设定每成交一笔即为指定的公益项目捐出一笔善款,公益项目的选择及捐赠比例均由商家自行决定,被设置为公益宝贝的商品带有特殊的爱心标识,以便会员进行选择。对于商家而言,自主决定的捐赠额度以及产生利润后再分配的方式,为其提供了充分的持续参与空间。对于会员而言,公益价值的植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购物的附加价值,也是一次其公益意识唤醒的过程。

对于长期以来依赖于线下活动的公益组织来说,11亿多次捐赠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也无疑是互联网公益的里程碑。与此同时,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等平台也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公益理念和故事的传播、对公益项目的资助如火如荼,但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公益时代已然到来呢?显然,这只是开始。

捐赠和传播作为最便于用户参与的方式,只是整个公益链条中最适合互联网化的一环。公益的互联网化,首先意味着对于公益全链条的再造,从需求挖掘、项目设计、筹资规划、传播、公众参与(捐赠与服务)、项目执行、效果跟踪到最终的执行反馈,每个环节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数据的力量提升效率乃至产生变革。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公益项目,此处列举的环节并非完全独立,也并非必需,且在互联网化的趋势下,各个环节会趋于融合。其次是人员及组织能力的变化,随着工作方法的互联网化,对于公益组织而言,团队的管理方式、人员所需要的专业能力都需要相应地变化,更具互联网思维的组织显然能在这次的浪潮中获得先机。只有以上两个环节得以完成,我们才认为是完整的互联网公益形态。所以,公益互联网化是过程,互联网公益则是结果。

案例:冰桶挑战

ALS冰桶挑战赛(ALS Ice Bucket Challenge)简称冰桶挑战,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该项目2014年由美国传入中国,从8月18日第一桶冰水浇在小米CEO雷军身上到8月30日零时,新浪联合瓷娃娃中心在新浪微公益平台上线的“助力罕见病、一起冻起来”的冰桶挑战中国项目共募集善款8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