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食咒 > 第99节 >

第99节

  他兵败愤怒间,便迁怒泄愤,居然派人放火烧毁了紫禁城,还发狠杀了一干前明的宫女遗臣。
  赵家的大哥赵刀,也死于那场兵祸之下,不光死了,而且在刀杀火焚之间,就连尸骨都没的去找。
  赵家大哥的死,极大的震动了老二赵火的心灵。
  恍然间,赵火感觉,自己那不惜一切的,想于乱世中“结寨自保”的想法,在“刀兵人祸”面前,是那么的脆弱不堪和幼稚可笑。
  他在痛惜自己大哥的悲惨命运之余,也恍然意识到,连李自成那样拥兵百万,一只脚已经踏入金銮殿的正主都会在惊天之变中一夜倾覆,他这鲁南石人崮下,人丁单薄的庖丁世家,又怎么可能仗着几把土枪刀剑便置身事外呢?
  恍然间,赵火绝望的认为,结寨自保,保全赵氏一脉,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泡影。
  而要想让全族人继续太平的生存在这片土地上,就必须借助更加强大的力量才行……
  恍然间,赵火想到了一本“书”和一个传说,以及那个传说中所蕴藏的神鬼之力!
  总之……他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抱着如此的想法,赵火在一个月夜,召集起了赵家楼全村两百多口男女老幼。告诉了大家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
  赵火说,生逢乱世,为了自保,他要犯老祖宗留下来的忌讳,依照传说,制造一种叫做火尾廉的“阴食兽”,依靠它的力量去保卫赵氏族人的平安兴旺。
  起初他的想法,得到了赵家族人的一致反对。
  赵家有资历的老人们告诉赵火,说那“火尾廉”只是一个厨子口耳间的传说,并不能当真。
  在那传说里,古代有庖丁巧匠,会用“墨家秘术”炼制出这么一种怪物来,它集天地阴气而生,为阴兵之主,乃百猫之长,用的好了,可以安家来财,可用的不好,却会灭族招灾。
  可既然是传说,怎么能当真呢?赵火想用传说里的怪兽守护家门,傻了吧!
  况且,退一万步说,这制造“火尾廉”具体的细节没人清楚,回头要是贸然行动,弄巧成拙,那不是反而会惹祸上身,殃及全族么?
  面对大家的质疑,赵火呵呵一阵冷笑,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从怀里拿出一本书来。
  他把书放在掌心,告诉大家道:“此书名叫‘周食禁律’,是我逃离京城时,趁乱从宫中揪来出的禁书之一。火尾廉的制造方法,就在其中。”
  说话间,赵火把禁书递给族人过目,同时说出了这书的来由。
  他同时告诉大家,这本书非常神奇,它本为东周时一“杂家”高人所著,后来这位高人因为惹怒了周天子,便逃往西蜀避祸,留下的这本书,也被周天子查抄入库。
  这书分为三部分,上为饮食禁忌,中为食中下蛊毒法门,下为以食养兽造怪之理,包罗万象,奇巧至极,可以说是厨道中暗规矩的“总纲”。
  可也因书中多言巫蛊神怪之事,故而在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巫蛊之祸”后,它遂被历代皇朝列为禁书,不准刊行,就连赵火手中的这本,还是明成祖修著“永乐大典”时的临摹本。
  说至此,赵火不无疯狂的怂恿族人道:“这培养火尾廉的法门,就写在这本包罗万象的奇书之间。咱们照着书做,怎么会错呢?”
  说到书的内容,赵火又夸赞起了火尾廉的好处。
  他说这东西通人性,食破败之气,还能保一方平安,最重要的是,只要掌握了控制它的法门,就可以保证整个赵家在乱世之中太平无事,远离战火……
  在赵火不断的怂恿之下,赵氏族人很快改变了想法,他们依照那本“周食禁律”,起祭祀,练猫妖,招阴兵。最后,制造出了火尾廉这个尾巴上长虫子的怪物。
  说道这里,我恍然大悟了。原来这一切都是赵家先祖的功劳。
  三百多年之后,赵家人已然不在需要火尾廉的保护,而这只没人管的野猫王,也成了赵家楼附近的“一霸”,而且不知道和什么妖人狼狈为奸,干起了老齐路上抢女人,抓行李的买卖来。
  这本来保护村子的“阴食兽”,也就成了祸害人的“无良鬼”。
  真是前人栽树……后人放火呀!
  听完这赵水荷的话,按说我心中的疑虑应该打消七八分了,可偏偏这个时候,我又从她的话中听出了一丝异样。
  这些东西,算得上是她赵家的家丑吧?既然是家丑,她和我一个外人说这么清楚干嘛……莫不是她看上我了?
  不由自主的,我补问赵奶奶道:“你为啥和我说的这么清楚呀?真不拿我当外人哈。”
  “当然不把你当外人。”赵水荷冲我诡异的一笑道:“鲁南赵家就你这么一个徒弟了。不告诉你点师承你怎么管我叫奶奶呀!还有……你以后还得帮我办点事情呢。”
  赵水荷说的话,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让我帮她办事?我感觉铁定没啥好事。
  故而,我不由自主的退后一步道:“啥个意思?我提起告诉你,帮什么都成,但你可别指望我给你们老赵家传宗接代哈。”
  “滚!”我的话让赵水荷气急了,她粉拳挥出,打了我一巴掌,骂了声不要脸后,告诉我到:“我有我哥的任务......我想让你帮我灭了明灯王和它幕后的主子。”
  她的话,倒是正合我的心意。
  必须的灭了这个怪物呀,要不然它一天到晚带着群猫子猫孙缠着我,我睡觉也不踏实。
  故而我点了点头,又进一步问她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没有。
  可就在赵水荷正想说出她心头的妙计时,她书包中的手机突然响了。
  赵水荷迅速拿出了手机,盯着那屏幕上的一组号码,迅速皱起了眉毛。

第四十八章 :安魂食
  赵水荷接通电话之后,与那边简短的说了一下情况,她放下电话,神色立刻凝重了下来。
  我见她反应不正常,就迅速问道:“怎么了?”
  言必,她缓和了一下,才抬起头,略带惊颤的和我说道:
  “赵海鲲的电话……他说,你师父赵海鹏的尸体,已经找到了,你战友和朋友都在那边。”
  听了她的话,我心中一阵激动,迫切道:“在哪儿?”
  赵水荷脸色上泛起了一丝不可理解的恐惧,随后迅速平静下来。她一挥手道:“和我走吧,我带你去。不过你要有个心理准备。那边的状况,不太好......”
  他的话很莫名,不过我迫切间也没有细问。
  点过头之后,赵水荷便带着我,于村子里直奔北方而去,期间她没有多说话,场面有些安静了下来。
  而我,则在不断的思考着,思考着因为我老班长的死,所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疑惑。
  日间,因为得到了赵水荷帮我们解除白食蛊的承诺,故而我现在的心情远不像刚来到赵家楼时那样压抑和冲动了。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我现在非常想解开关于老班长葬礼上的所有“猫腻”。想把那个指使火尾廉三番五次捣乱的混蛋从土里挖出来。
  经过刚才的一役,我已然深刻理解到,这个村子里有一股“势力”始终想杀掉我。从那个装疯卖傻的断天师,到把我引入“猫阵”陷阱的李兜牛,从窥探我老班长祖传菜刀的雷仁叔侄,到那个天天拿着个白面娃娃的黑衣老太太。
  他们全不是好东西!搞不好,是一伙的。
  可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不知道,而且我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会三番五次的杀我。我并不知道有关老班长死亡的任何核心线索,更不能阻碍任何人去得到老班长的遗物。
  总之,我感觉我只是一个被无端卷入的外人。
  为什么有人会惧怕我这个“外人”?惧怕到必须除掉我呢?
  此时,我又想到了那个神出鬼没的老太太,心中好奇之下,我还是不自主的问了赵水荷一句道:“水荷?你还记得那个在门口拿着白面娃娃的老太太么?”
  我问道这个老太太的时候,赵水荷的脸色突然微微抽搐了一下,随后她恢复了平静,冲我点头道:“记得。你又怀疑什么?”
  我怕她误会,所以只是问道:“她……勾走我老班长尸身的方法,你还记得吧?能不能和我分析一下,看能找出什么眉目来么?”
  当时,那老太太只对我老班长喊了一句“看媳妇去”,我老班长那黑铁般的尸身立刻就笑了,他不但笑了,而且还一步一步跟着那老太太走了出去。这其中的诡异真是叫人摸不透头脑。
  摸不到头脑,我自然就想问问。
  赵水荷听完我的话,并没有立即回答我,她仔细思考了许久之后,步伐陡然变慢。
  深思中,赵水荷说道:“我看不出这老太太是哪一路的神仙……不过,她手里的面娃娃,我知道。”
  这话,听的我心里一乐。
  自始至终,那老家伙手里都捧着一个白面娃娃,她管那白面娃娃叫儿子,还逗那白面娃娃笑。
  反正……很不正常。
  所以,我急切的问赵水荷道:“那白面娃娃是个什么来路?”
  赵水荷告诉我道:“那白面娃娃,学名叫‘果食’,果食在过去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吃,另一个……用来祭祀安魂!”
  “安魂?!”我愕然道。
  “安魂!”赵水荷点头。同时把这个“果食”的历史告诉了我。
  “果食”其实就是现代的“面塑”,不过和现代只能用来看,更注重欣赏性的面塑不同,果食可以用来吃。在古代和现代的很多偏远地方,也用这种面塑的人物,动物形象进行祭祀,甚至厌胜和下蛊。
  果食的源头是馒头,相传在三国时,诸葛孔明七擒孟获,得胜班师回朝,求渡泸水时却遇大风阻隔,历经七天而不得过。
  适时,土人接言是水中怨鬼作祟,必须杀生,以人头祭祀怨气,行厌胜法,才能安然回师。
  诸葛亮不愿以人牲祭祀,便出巧计,以面团包裹猪牛羊肉,在于面团上刻画人脸形状,以此“馒头”为祭祀贡品。
  他先行厌胜法门,又以此物投掷于泸水中行祭祀之法,在之后,泸水果然平定,大军得以安然回师。这白面团子,因为形似人头,故而就叫“馒头”,后来,它发展成为了我们人人皆知,皆吃的馒头类食品。
  馒头产生以后,至唐代分化成了两种面食,一路就是我们熟知的“馒头”它注重食用,兼备祭祀的功能。制作方法取向于简单。那些人头脑上的眉眼五官,全部省略不画。
  另一路制作方法,也就是赵水荷所说的“果食”面塑,它则主要继承了馒头祭祀,安魂的宗教功能,食用性渐渐蜕化,现在的果食,往往是行宗教礼仪,招魂厌胜等法门的一种“祭品”。
  说道这里,赵水荷带着白案厨子的敏锐嗅觉告诉我道:“那老太太手里的面人活灵活现的,一看就出自大家之手。恐怕是白案厨子里‘方丈’的手艺。”
  我无奈苦笑一声道:“又是个谜一样的人呀。为什么赵家楼的高人,都爱装疯卖傻呢…….”
  赵水荷微微摇头,显然,她对于这个突兀搅局的老太太是何目的,也不太清楚。
  我又不甘心的问道:“你......还能从她手里的面人看出别的来么?”
  我这么问,显然是想获得更多的线索。而且我感觉,赵水荷观察很敏锐,她能从我的刀法里判断出我最拿手的菜来,恐怕她也有独到的眼光从那老太太手里的面人看出些端倪来。
  赵水荷略微回想了一下,告诉我道:“我只能说个大概!准不准不保证。”
  我点头。
  随后,赵水荷告诉我说,中国面塑起于三国,盛于明清,地域性很强,能数得上的路数,无外乎“南”“北”两派。北派面塑以山西面塑为代表,多以糯米面制作,造型夸张,题材丰富,擅长情绪的表达,不善于细致的刻画。
  我回想着那老太太手里的娃娃,当时摇头道:“肯定不是这一路,那白面娃娃塑形的很好,活灵活现的,使的是巧劲。”
  “那就是南路!”赵水荷道。
  她又继续告诉我说,南路面塑的时间比北路要短,是晚清民国时随“苏子作”南下,从北派上发展而来的。它兼程了北派面塑的原理,融入了淮扬糕点的技巧,注重巧形逼真,以镇江和上海面塑最有代表性。
  “镇江!上海,苏子作!”我瞪大了眼睛看着赵水荷道:“那不是你们淮阳两祖庙的地盘么?那老太太你就没有一点儿印象?”
  赵水荷接下来的回答,却让我感到奇怪。

第四十九章 :凄凉景
  我想,如果这个老太太手中的面人是她亲手制作做的话,应该也是两祖庙里有名的白案师父了,而且听了赵水荷的分析,我更加感觉老太太和那个“苏子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既然她和赵水荷都是‘苏子作’的,怎么可能不认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