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窥天神册 > 第143节 >

第143节


老太太看上去还有些不太高兴:“你都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就敢收留?”
“咋的,他还能是土匪?”老大爷反问。
老太太刚要说话,老大爷又说:“你见过大雨天让人扒精光扔小树林里,一身臭泥的土匪?”老太太不再出声了。
老大爷的儿媳妇也说:“妈,我看他也不像坏人,听口音就知道是城里人,还是念过书的,咋能是土匪呢?”
郝运说:“谢谢你们啊,,不用去村长家,我自己走就行!”郝运脑子很乱,心想不管你们是不是演员,都不希望再继续下去,他得找个地方好好地捋捋思路。
老大爷却说:“你自己往哪走?你连家在哪都不知道,这天马上就黑了!”郝运只好扯谎说好像记起来家在沈阳,只要能回家就行。
“沈阳是……”老大爷似乎有些迷茫,“听着耳熟,是不是奉天啊?”郝运这才想起来,这些“演员”还真敬业,就连声说没错就错,就是奉天。
老大爷说:“从我们这儿到奉天也不算太远,我赶马车有半天就到了,可你现在啥也没有,光靠走着去,得两天呢!”
郝运问:“从台安县城到沈——到奉天没有火车什么的吗?”
“台安县哪有火车!”老大爷笑起来,“鞍山好像有个今年才修成的临时火车站吧,我们从没坐过,那票多贵啊,没钱坐!你身上还能有钱吗?”
郝运摇了摇头。老大爷说:“就是!那你就别想了,除非你会逃票,我听村里有几个小子说,专门会上火车逃票。”
“不会,”郝运说,“没事儿,我先到鞍山火车站再说,得怎么去呢?”
老大爷说:“你要是到了奉天能想起来家在哪儿,明天一早我用马车送你进城。不过你还是没钱啊,从县城到鞍山有那种大马车,每天两趟,好像是每次五毛钱,我可没有闲钱借给你。”郝运嘬了嘬牙花,说明天到了台安他自己再想办法。
“你也够倒霉的,”老大爷说,“要是能记起来自己的家在哪儿,我就能赶马车一直把你送到奉天,大不了到时候你给我点儿辛苦钱,可你又想不起来!”郝运又努力回忆,最后只得放弃,真是完全没印象。
第258章 记不起来了
既然记不起来,郝运就只好在老大爷家里凑合一晚。按老大爷的说法,现在是“民国七年八月初十”,郝运有些想笑,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没有公历的说法,记年都是用民国某某年,月和日都是阴历,阴历八月初十大概就是公历的九月初左右,难怪天气这么凉。
玉米粥很不顶饱,天刚擦黑没多长时间,郝运就又开始饿了。他怎么也想不通,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有这精力给自己下这么复杂个大圈套,居然找了个穷村子和一群演员来蒙自己,让自己误以为是在民国七年。他知道民国元年是1912年,那民国七年就是1918年了。
忽然,郝运想到这1918年不就是整整一百年前?不由得佩服设套者的心思,还取了个整数。以前也看过不少穿越小说,没想到现在能体验一把真的。也算不错,于是他打定主意,等明天就说要去沈阳,看老大爷怎么把戏往下演。要是真的,从鞍山台安县到沈阳怎么也有一两百公里,这圈套再大,也不可能这么大,总会露出马脚。
郝运的头还是有些疼,他反复回忆,除了自己的名字和家在沈阳之外,居然什么都想不起来,比如父母的名字、有没有兄弟姐妹、什么学校毕的业、都经历过什么,他有些害怕,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么厉害的药物,能抹掉人的记忆。要是永远都想不起来就惨了,那还不成了废物?
炕只热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又慢慢变温,迷迷糊糊睡去,这一晚郝运睡得很不安稳,时而头疼醒,时而忽然觉得又记起什么,但仔细想又完全记不起来。他做了两个怪梦,第一个是梦见自己跟两个年轻男人坐在一桌喝酒,其中一个男子被另外那人称为“秦震”。第二个梦是在山洞里,自己被一个穿黑衣服的男人用枪指着,自己很害怕,却忽然山洞开始地震,两人倒在地上,就醒了。
天已放亮,郝运坐在早已冰凉的炕边,回想做过的那两个梦。秦震是谁?郝运总觉得似乎在哪里听到过,很耳熟,但又记不起来,就像某个路人甲似的,既熟悉又陌生。第二个梦呢?无缘无故怎么会梦到被人用枪指着,然后还地震?
老大爷打来清水让郝运洗脸,郝运本想问有没有牙刷,但又算了,这么穷的家庭,不可能有那玩意,就算是演戏也得演全套。老太太仍旧熬了小半锅玉米粥,只不过里面多了些青菜,另外还有一小碟咸疙瘩。
“看你说话啥的,肯定是个条件不错的人家,”老大爷笑,“要是到了奉天你能想起来家在哪,以后别忘了我们啊!我姓胡,村里人都叫我胡老四,一找就能找着。”郝运连连点头,说肯定不会忘,就算这辈子永远想不起来自己的身世,也早晚会报答。
胡老四大爷又说:“要是你能想起来,以后谁家用什么人帮个忙啥的,来找我也行,我们家秀珍要是能到奉天去给人家做个佣人,不是也能多赚点儿钱吗?要不这日子过得太难了。”他儿媳妇秀珍连忙使眼色,胡老四大爷不说了。
这时老太太说道:“大侄子,看你还真就不像坏人,要是以后想起来啥,也不用多谢我们,能给我们几十斤苞米面就行,要是能有一斤大米就更好,我都有两年没尝过大米是啥味啦!”
郝运说:“村子里家家都这么穷吗?”
“村长和保长能好点,”胡老四大爷说,“别人家都这德性,一年到头打的粮食还不够给奉军征粮的呢,我们没饿死都算命大。”郝运连忙细问,儿媳妇秀珍告诉他,这几年奉军四处出兵,每次出兵之前都得在全奉天省范围内的农村去征粮,说是给钱,其实要么给的很少,要么干脆欠着,说是欠,却从来没给过,比土匪好不到哪去。
郝运听着她的话,心里犯嘀咕,如果说这些人真是圈套中的演员,那演技是真好,怎么看也不像是假的。三个人都面黄肌瘦,现在去哪里找这么营养不良的人?
吃完早饭,胡老四大爷赶着马车带上郝运,从村里出发,沿村路先到了桑林子镇,再从镇上来到台安县。无论是镇还是县城,郝运都惊讶地发现,从房屋到设施,从交通工具到人的衣着打扮,全都跟现代社会完全不同,比在电影里看到的民国还民国。镇上多数都是茅草屋,九月初的天气已经很凉,但镇民们都穿着破旧的、灰突突的单衣。台安县城居然有个很像样的城门,门楼上写着“台安县”三个大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而且“台”字和“县”字都是繁体的,是“臺安縣”。
“这都是真的假的……”郝运从马车的后篷小窗里探出头来,边看边自言自语。进了县城,跟桑林子镇又不一样,多了些比较像样的砖瓦房,但整体还是很破旧。不少在路边设摊卖东西的,还有人吆喝,什么萝卜白菜辣椒、润喉糖、苹果梨、羊头肉、蒸包子和画片,居然还有拉着一马车马粪叫卖的。看着这些比电影中还真实的场景,郝运彻底蒙了,到底是圈套还是真实世界?
胡老四大爷赶着马车停在路边,转头朝后面喊道:“喂,大侄子,到地方啦!”郝运跳下车来,空气中充满复杂气味,混合着煤灰、牲畜粪便和肉包子。胡老四大爷笑呵呵地说:“这就是台安县城,斜对面那个竖着牌子的就是马车站,你自己想办法看怎么去鞍山吧,要是实在没辙,就到西北口那有个土地庙,门口都是蹲活儿的,看有没有人愿意雇你干点儿啥,赚出个路费就行。”
“蹲活儿?”郝运问道。
胡老四大爷解释:“就是每天一大早就去找饭吃的啊,干什么的都有,卖力气修房子和泥打杂,要是运气好,一天下来也能对付几毛钱。”郝运还想问这里的货币是什么样的,纸币还是银元,但又觉得反正都不是真的,无非是个圈套而已,那么认真干什么,就没多问,朝胡老四大爷道过谢。
第259章 念报纸
目送着胡老四大爷赶着马车驶向城门,一阵风吹过来,郝运感觉有些冷,就紧了紧衣服,快步跑过马路,来到那个竖着牌子的地方。这牌子是木杆,牌身为木板,上面用黑漆歪歪扭扭地着写着“臺安——鞍山”的字样。有两个人站在牌子底下聊天,看来也是等马车的。
郝运问:“大哥,去鞍山市的马车是在这儿吧?车票多少钱?”
“五毛钱。”那人随口回答,连看都没看他,继续跟对面那人聊着。郝运心想我哪里有什么钱,就算是圈套也得想办法融入其中,不然怎么办。刚想问这人西北是哪边的时候,来了一辆大马车,后车篷起码能坐下六七个人,两匹马拉的,那两个人连忙走过去,各掏出两张皱皱巴巴的纸币递给车夫,上了车篷,车夫扬鞭离去。
这下郝运可抓了瞎,他四处看看,见附近有不少商铺,都在门口挂着木制竖匾,有什么“南北杂货”、“某某生药铺”、“某某笔庄”和“刀削面”等,也有正方形的木牌,上写个斗大的“当”字,也是繁体的。郝运看了半天,觉得那个笔庄肯定是卖文房四宝,既然是卖文人雅物的,老板多半也应该比较和善,于是就进了这家笔庄。里面只有一组长柜台,里面摆着不少毛笔,柜台前站着一个老者,穿着灰布长袍,戴圆片眼镜,手握毛笔在本子上写着什么,好像在记账。背后的墙上糊着白纸,也挂着很多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毛笔。
看到郝运进来,这老者抬头看了看他:“是要买毛笔吗?”
“不好意思,”郝运脸上赔着笑,“大叔,我是想打听一下,县城西北是不是有个土地庙?怎么走啊?我不是本地的,有点儿转向。”
老者“哦”了声,用左手指着左边:“那边是西,你先往西走,看到有个岔路口摆着不少大酒缸的地方,就往右拐,走到头就是土地庙,去那干啥啊?”
郝运说:“我是沈——是奉天人,来台安桑林子镇办事,没想到在树林子里遇到劫匪,把我打昏还不说,也给扒光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回不去家,这身衣服还是一户农民给我的呢。他告诉我县城西北的土地庙有不少人在那边蹲活儿,能赚点儿钱,我就想过去碰碰运气,怎么也得赚个路费出来,先到鞍山再说。”
听了他这番话,老者用手抬了抬眼镜,上下打量郝运,问:“你是奉天人?做什么的啊?”
郝运明白他是问自己的职业,只好说实话称脑袋被劫匪给打坏,到现在也想不起来家具体在哪,连父母的名字都忘了,只知道名字和家在奉天,别的都不知道。
“啊?有这么严重?”老者问。
郝运叹了口气:“我也没想到,所以只好先打个零工,赚点儿路费。”
“打个零工?”老者问,“什么意思?”郝运这才想起如果真是民国时期,北方人肯定听不懂“打工”这个词,那是广东话,改革开放以后才传遍全国,于是改口称“做工”。
老者这才听明白了,说道:“听你说话好像念过书似的,记不记得念过几年啊?你应该认识字吧?”
郝运连忙说:“字是肯定认识,能派上什么用场?”
“这话说的有意思!”老者笑起来,“现在认识字的可不多,来,你给我念念这张报纸。”说着老者顺手从旁边的柜子上拿起两张报纸,让郝运念上面的那张印的是什么内容,随便念哪里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