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罗辑思维2:有种、有趣、有料 > PartⅠ 奸臣是个稀缺品 >

PartⅠ 奸臣是个稀缺品

上一集我们在讲岳飞为什么必须死时留了个尾巴,这一集我们讲秦桧为什么必须坏。想了个题目,就叫《奸臣指南》吧。既不是想让你学着当奸臣,也不是想教你怎么识破奸臣,而是让我们一起去穿越一千多年的历史迷雾,去体察在当时的政治格局当中,一个奸臣的难处。

秦桧跪像

记得我小时候坐在奶奶的腿上,奶奶说:小宇啊,将来长大了当忠臣当奸臣啊?我说:当然当奸臣啊。当奸臣多好啊,说杀谁杀谁,想吃什么吃什么,什么好处都有。但是当你真的读到历史深处,你会发现奸臣哪有那么好当的呀。

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秦桧。

秦桧的三次创业

中国书法重人品,所以秦桧书法价值不高

秦桧这个人一生经历过三次创业的历程,三起三落。

他第一次创业时,可以说产品不是特别适销对路,因为他想当忠臣。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靖康之变”后,金军南下攻下了东京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当时金国人说赵氏天子太坏了,他们不能再当皇帝了,咱们立张邦昌当皇帝吧。然后问宋朝的这些官员觉得好不好。秦桧这时候就跳出来说,那怎么行?然后给金人上表,说了一大堆理由。当时人们对他挑大拇哥啊,都被金人打怕了嘛,这时候敢出来说话的人就是英雄。如果这个时候金人把秦桧拖出去一刀斩了,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秦桧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罗胖每日微信精选

△他人

昨天坐飞机,我旁边坐了一个人,一上飞机就拿了一本书在那儿看。我偷眼观瞧,唉,那本书显得很有品相,而且我瞄到了其中的几个字句,我觉得写得很好啊,很有吸引力啊。但这是一本什么书呢。这个好奇心哪就折磨了我一路啊,整整两个小时。直到飞机快降落的时候,他实在憋不住去上厕所,我才偷偷地把那本书拿过来瞟了一眼。哦,原来是这本书,我有啊,买了之后一直还没来得及看呢。于是暗下决心,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儿就得把这本书给看喽。你看我们周边的物理世界,往往是死气沉沉的,那些死气沉沉的东西总要等到一个活人为我们激活它。这个时候它才显得有魅力,显得活色生香。这就是他人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但是金人对所有有气节的人都有一份尊重。不但没有杀他,还把他给带回金国,到后来甚至还重用他。金人把他放在权臣完颜昌的帐下当幕僚,他跟完颜昌关系据说还处得特别不错。后来有一些野史记载,秦桧的老婆跟完颜昌的老婆还成了闺蜜。但总而言之,秦桧第一次在历史上出场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的。

秦桧南归之后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当时因为他在金营里呆过,非常了解金国的情况,还可以讲一口非常标准的金国话,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是可用的。高宗赵构也开始观察这个人。

秦桧这时装出一副江湖术士的面目,他知道他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完成宋朝和金国人的和议,你说投降也可以,总而言之,他的历史角色就是要干这个事儿。但是当时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包装,他逢人就说:“我有两条计策,可以耸动天下。”

别人说:秦相公,你有什么计策啊倒说出来啊!

秦桧回答:“说出来也没有宰相可以执行啊!”那意思就是说,除非我当宰相,我才把这药方给你。

赵构说:行吧!让你当宰相吧。

赵构在绍兴初年就第一次让秦桧当上了宰相。

赵构就问:秦爱卿,你到底有什么计策啊?

秦桧就说出了八个字,叫“北人归北,南人归南”。秦桧的意思就是搞两个中国。因为当时北方有金国,中间还有一个金国人帮傀儡皇帝刘裕建立的齐国。南边是南宋。我们让北方来的人都回到伪齐,然后让他们把抓我们的人也都放回来,这样我们双方都承认既定现实,这不就和平了吗?你看,就这么一个关于投降的主张,让他做了这么复杂的包装。赵构听懂了之后非常生气,说你说“北人归北、南人归南”,朕乃北人啊,我老家开封的!那是不是按你意思我也得回去啊?所以秦桧这次当宰相,三下五除二就被赵构罢了相,这次创业又失败了。

网友吐槽

@Baller_of_WALL_ST:

说创业太高抬秦桧了,创业的营销对象是市场人群不是个人,如果你的营销对象只是一个人,那说明你在官场而非市场,他只是写了一部经典的体制内的拍马小史生存教科书。如果以前权力交接通过出生赋予,那真希望未来能通过制度赋予。

第三次创业,是在绍兴八年,秦桧再次拜相,他提出了另外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就很清晰了——议和。

你看市场经济就是这样,你要搞营销,不光是产品对,你那个品牌也得对,什么“北人归北、南人归南”!就像你生产一罐凉茶,你要是说“想退火,喝×××”,这是卖不掉的,你必须要针对当时所有人的心理,你要说“怕上火,喝×××”,这就好卖,就这道理。

所以,第三次秦桧创业,投资人赵构一看,不错,上市成功,让他当了宰相。秦桧这一当宰相可就不得了,从绍兴八年,一直干到绍兴二十五年,17年,更重要的是这17年秦桧是独相。因为政事堂*里除了这种正式的宰相,还有“参知政事”这种副宰相。但是秦桧是独相17年,就一个宰相,所以第三次创业非常成功。

可能各位会有一个疑问,高宗赵构不是典型投降派吗?投降派为什么非得用一个投降派做宰相呢?你要体会统治者当时的心态,统治者是从来不愿意亲口说出“投降”二字的,他也不愿意站在舞台的第一排来表演这个角色。他需要什么?需要一副“手套”,就像我们现在有的大企业,他把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都外包给外面的公关公司来干,这叫什么?手套。他要确保自己手干净,要脏,脏你。这就是秦桧当时的产品的本质,适销对路了,买家赵构就收购了。

小编补充:政事堂是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或主要职权,是最高行政机构。政事堂下设舍人院,有知制诰或直舍人院,负责撰拟诏旨。还设孔目、吏、户、兵礼和刑等五房,分曹处理事务。

举个明朝的例子吧,明朝到了1642年时,国内因为李闯王起义,基本上已经是山河糜烂了。可是北方呢,跟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之间,一场松锦战役下来,明朝所有的精锐10万人报销了。对于当时的崇祯皇帝来说,最理智的方法是跟金国谈和。后金的皇太极是个非常有战略头脑的人,他知道中原不是我们文化落后的人现在能管得了的,所以他就希望,拼命地从你那得点儿好处就算了,所以他也有谈和的意思。

罗胖每日微信精选

△环境

昨天和大家聊了飞机上的那本书的事儿,结果留了两个后遗症。一个呢是害得很多人好奇心爆棚,整天追着我问,啥书啊,你别卖关子呀。哎呀真不是卖关子,我只不过觉得和主题无关,所以忽略了。现在招了吧,那本书是《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不过我还没看,所以不算推荐啊。这件事儿也给了我一个教训,作为一个表达者,我想说的,和大家真正注意的,完全可能是两回事儿啊。第二个后遗症呢,就是很多人说罗胖你怎么那么缺乏社交能力呢,你怎么不直接问隔壁那位呢。要知道人和人的社交关系,在见面的一瞬间就能形成一种判断的。没什么理由,但你瞬间就能接收到清晰的信息:他是否乐于和我攀谈。这和性格没什么关系,就是一时一地的环境决定的。

崇祯皇帝有这想法,但他就是不说,因为他不敢说。他就一直用各种办法暗示大臣们,谁提个这建议啊?谁上这个奏章啊?好让我点点头,然后这事儿就能办。别让我说啊!等来等去,等来了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这陈新甲就上了这么一个关于谈和的奏章。崇祯皇帝说:好,去办吧!

陈新甲就派了一个叫马绍愉的使臣到后金谈和,当然合谈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儿,比如说关于平等谈和的文书等,虽然耽误了点时间,但最后总算谈成了。谈成之后,马绍愉就把谈和的情况写了一封信,汇报到陈新甲这儿。

然而这个时候,历史当中特别有趣的一个细节就出现了。

兵部尚书陈新甲接到这封信之后,兴奋得不得了,终于谈成了!我们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把北边的精兵调来打农民起义军了。然后他把这封信搁桌上,跑到自己的密室给皇上写小报告去了。他手下的仆人特别勤快,一看老爷把这个东西搁桌上了,那这东西肯定是要拿出去发表的呀!兵部尚书嘛,各种兵书战报经常要发。当时这叫塘报。就把这封信拿出来发表了。结果朝野大哗,说皇帝怎么能卖国呢?怎么能和议呢?这不是又要重蹈南宋的覆辙吗?

其实这时候这位陈尚书只要稍微知点儿趣,你就把这责任揽下来就完了,但是他不,天天跟人解释,这事儿不是我干的,这事儿是皇上说的!结果崇祯那个气啊,本来就是让你出来挡刀当“手套”的,你还不当。所以后来就找了个丧失领土的理由,咔嚓!就把他斩了,这就是陈新甲的故事。

秦桧独相17年的真正的秘密

我们再回来看赵构,他也是一样的心态,这种事儿对于最高执政者来说是不能说的。有时候谈和、投降,或者说割让土地,这是需要一些很大的道德勇气的。

比如抗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当时的北大校长蒋梦麟,还有胡适,他们两个通过陈布雷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说:我们觉得不能打,应该保养国力,因为跟日本人一打肯定就亡国了,我们建议承认伪满洲国,然后跟日本人划界而治。

当时的那批抗战派就怒了,国民党著名的元老居正号召逮捕胡适,要把他杀了!可是一场淞沪战役打下来,居正就跑去跟蒋介石说:总裁啊,我这岁数也无所谓了,你要是觉得需要出面跟日本人谈判,我出面帮你谈。

国民党元老居正

你可以想象居正当时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那就是我不仅当世之名不要,我万世之名也都不要,你们就把我当秦桧好了。只要是为了这个民族,我可以来干这些缺德事儿。所以他是需要勇气担当的。

网友观点

@hztl999:

1932年1月29日,汪精卫和蒋介石等商讨对付一·二八事变的时候,汪精卫说:“南宋的秦桧遭到世人唾骂,可是我觉得秦桧也是个好人,在国家危亡关头,总要找出一个讲和的牺牲者,秦桧就是这样的角色,他自己遭到世人唾骂而使得无辜生命免遭生灵涂炭。秦桧的救国和岳飞的抗敌,只是手段不同而已。”蒋介石听后严肃地指出:“秦桧是地道的卖国贼,这是妇孺皆知的,怎么能同岳飞相提并论?”

现在不有很多学者替汪精卫翻案嘛,当然我觉得这个案子是肯定翻不了的,你是汉奸就是汉奸。但是你看当时有一部分人替汪精卫诉苦说:都说汪精卫卖国,汪精卫有什么国可卖啊?国内糜烂,他在重庆还能好吃好喝,他跑到南京,重组伪政府,背负的是万世骂名,汪精卫是好样的。你看,汉奸也有这么一个道德借口,其实道德每个人都得有一点,只不过他干的事儿也许不符合道德,但是在最坏的人心里,也要给自己干的事儿找一个道德上的理由。

说这么多,其实我想证明的是,秦桧当时为什么第三次创业成功,就是他提供了一个非常稀缺的产品,这个产品不仅有需求,更重要的是当时没有供给。所有的人都说抗金、抗金、抗金!皇上就老说:你们天天都说抗金,当年我在船上被金国人追得满大海跑的时候,你们在哪呢?天天在那喊,真要到城破的时候能有几个为国家死难的人呢?

所以,皇上是不信这些抗金派的,恰恰在这个时候,谁能够站出来说:老子此后万世之名不要,我来当投降派,那皇帝当然欢迎了,这就是为什么秦桧能够独相17年的真正的秘密。

罗胖推荐文章:《绍兴和议签订以后的南宋政治》

作者:何忠礼

推荐语:虽然视角较陈腐,但此文胜在史料丰富,细节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