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思考的艺术(原书第10版) > 综合练习 >

综合练习

下面这道题是本章对思考能力最大的挑战,阅读相关材料和两篇观点不同的文章及课堂讨论。[1]分析你读的内容,并搜集更多的背景材料,形成你自己的观点。然后写一篇作文,说明并论证你的观点。注意,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发现其他问题,此外,你将要阅读的内容可能会有错误陈述和(或)不合理的论点,也可能会忽视一些重要的东西。你所面临的一部分挑战,就是识别新观点,发现错误和遗漏的内容。

⊙议题简述:人性

这个议题非常古老,哲学家和科学家一直为之着迷,最近社会学家也开始介入其中。这个议题内容丰富,这里只讨论人是否天生善良的问题。传统的宗教信徒,尤其是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通常持有“原罪说”;而世俗人文主义者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者则认同“人之初,性本善”,人后来的邪恶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个观点源自浪漫主义思想,尤其是卢梭的思想。)当前很多争议讨论的都是人性问题。

⊙对比阅读

人性本善

阿桑蒂·琼斯

卢梭认为人性本善,按照自己的自然倾向和直觉,人们就能发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和周围的人得到好处。这个观点很有见地,很多结论都由此而来。

第一,父母不应将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强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应让他们自由发展,尤其是在宗教、政治和道德等问题上。没有人有权要求他人是非自己之是非,人人都有选择权,而且其选择应受到其他人的尊重。

第二,学校应该尽可能少地设置规定和规范。老师们只需要提出建议,学什么和如何学应由学生自己来定。如果学生发现某堂课或课堂作业无聊或者不符合他们当时的需求,就可以选择其他活动。另外,学生的成绩应当由他们自己来评定——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做出了哪些努力。

如果所有人都接受这样的教育,他们将都是健康、幸福和成功的。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能得到这样的教育,所以才出现了犯罪、吸毒等种种社会问题。加强立法和执法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确保人们选择的自由。

只不过是有可能

英加·诺瓦克

如果人性本善,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但如果人并非生来善良,而是和学习智慧一样要后天习得的,那么规章制度就是有必要的。

只有傻子才会一厢情愿地回答这样重要的问题,但前两代人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在家里和学校都坚持放纵主义,任自己的孩子决定如何思考真假、善恶和美丑。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义务,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什么以及怎么学。他们的自尊凌驾于自控之上,摒弃了文明和道德的教导。

但后果如何呢?近半个世纪的放纵主义和自我放任导致了社会混乱。父母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不知如何重新获得控制权;老师不知如何上课,甚至常常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冲动的年轻人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不好过,他们满腔愤怒却不知何故。

是时候让美国人明白“人性本善”这种说法的荒唐了。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将来可能成善也可能成恶,这取决于他们的选择。

⊙课堂讨论

埃德娜:琼斯是对的。常言道“三岁看老”,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预测他的将来。

沃利:琼斯的说法不对,这只是借口,一直以来都有人这么说。这种行为甚至可以追溯到亚当那里,亚当责怪夏娃时,夏娃却说是魔鬼让她做的。现在的强奸犯、娈童犯、盗贼和恐怖分子继承了这个传统,他们往往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不同的是,现在有一些杰出的思想者站到了犯罪分子一边。

埃德娜:你不认为恶劣的环境(如贫民窟)制造了更多违法者吗?

沃利:根本不是这样。在一个家庭长大、受到影响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有显著的差异。一个成为罪犯,而另一个成为模范公民;一个自恋,一个无私;一个成为罪人,一个成为圣人。

沃利:凡事总有例外,我说的是一般规律。

埃德娜:如果琼斯是正确的,那么较自由的社会就会比限制较多的社会社会问题更少。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的社会日渐开放,问题却层出不穷。

埃德娜:不要自欺欺人。如今父母、老师和其他权威人士的影响仍十分强大,只不过他们变得更精明了。

沃利:我不是说孩子不受父母的影响,我是想说,在这种影响发生之前,他们就表现出了不良行为的倾向。刚刚会爬的孩子就会显示出吝啬和自私,大多数父母引导的目的是纠正这些已经存在的不良倾向。

[1]本章及后面各章综合练习中的文章都比较口语化,采用的是非学术型新闻写作的方式。因此,对于所引内容并没有进行相应注解,所以在有些地方可能难以理解,但这更符合人们阅读和讨论的日常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