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袁隆平:中国神农的世界传奇 > 救星,北京来了一个专家 >

救星,北京来了一个专家

袁隆平被下放到低庄煤矿参加劳动,繁重的体力劳动虽然没有压垮袁隆平,但是却让他离开了自己心爱的育种事业。

袁隆平的两个学生,李必湖和尹华奇不干了,他们向上级主管部门写信发电报,为自己的老师奔走呼喊。终于,一个能解救袁隆平的人出现在了安江农校。可是,这个人却被农校的实际掌权者拒之门外。李必湖和尹华奇为了招待这位能够营救袁老师的客人,他们手握手电筒,走向了校外的池塘……

“他们终日在开滦煤矿的炭坑里做工,面目都成了漆黑的色,人世间的空气阳光,他们都不能十分享受。这个炭坑仿佛是一座地狱。这些工人仿佛是一群饿鬼……有时炭坑颓塌,他们不幸就活活压死,也是常有的事。”这是李大钊先生写于1919年春,题为《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的文章,刊发在进步刊物《每周评论》上。短短几十个字的描述,就让我们看清了煤矿工人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苦累,还要面对极度的危险。

卡车一路颠簸,开行两百里后,袁隆平一行人就来到了溆浦县低庄煤矿。

低庄煤矿只是一座小煤矿,但受运动的波及,这里也是处处充满了压抑和戒备的气氛。袁隆平一行几十人的“黑帮”队伍被化整为零,分散住到了当地农民的家中。

每天一早,袁隆平听到哨声就开始集合,接着列队下矿。就这样,他白天参加重体力的采矿工作,晚上还要接受矿工和革命群众的批斗。

袁隆平以前经常和北京农大的教授通信,并在信中请教水稻育种工作中的问题。随着农大的那些教授相继被打倒,袁隆平也跟着成了被清算的对象,他成了最值得怀疑的“五一六”分子,所以他在低庄煤矿的生活,过得远比其他人还要苦。

不论是艰苦的下矿劳动还是充满侮辱性的批斗,袁隆平都不在乎。他心中牵挂的始终是安江农校实验田中的杂交水稻,李必湖和尹华奇现在干什么呢?

李、尹二人在实验田中将水稻不育株种好的同时,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师——屡次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袁隆平。

袁隆平被下放到煤矿劳动不久,省委派一名姓夏的权威人士到安江农校检查工作来了。李、尹二人正愁申诉无门,他们就一起去找夏某人。

夏某人是水稻“自交不衰退化,杂交无优势”理论的坚定“捍卫者”,他听完两个人介绍的情况,说:“袁隆平的科研方向错了!”

李必湖说:“我们今天上门,就是想请您到我们的实验田里去看一看,杂交水稻的确很有优势!”

夏某人跟着他们,来到了中古盘7号实验田,这位权威人士看罢稻田中绿油油的稻禾,用怀疑的语气说:“禾苗长势虽好,但产量不一定高,怕是只增草,不增稻!”

没有真实的产量当证据,任凭李、尹二人怎么解释,这位权威人士就是不为所动。

李、尹二人擅自向夏某这个权威诉苦,实在是将某些当权者没看在眼里。时隔不久,不仅科研经费被取消了,他们两个人每月18块的微薄工资也没有了影子。

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李必湖和尹华奇面对权威,面对压力,哪肯屈服?他们随后给国家科委发去了求助电报,接着又给湖南省科委、农业厅分别写去了反应情况的信件。

国家科委接到电报后,对两个人反应的情况非常重视,当即派了一名专家赶赴安江农校。这位年近半百的专家来到农校后,他向校“革委会”打听袁隆平的情况,却被这伙人以李、尹二人越权告状“违犯组织纪律”为由,将这位老专家拒之门外。

强龙难压地头蛇。老专家吃了闭门羹,更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于是他就四处打听,了解水稻不育株的具体情况。李必湖和尹华奇得知此事,他们两人急忙找到了这位老专家。

李必湖和尹华奇眼看着天色渐晚,总不能让这位老专家露宿街头吧?他们两个人一商量,便在一个八人的学生宿舍,找到了一个床位,让老专家暂时住了下来。

老专家的住处解决后,晚饭吃什么,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李必湖和尹华奇工资停发,他们都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两个人翻了半天的衣兜,最后终于凑足了一元钱,他们到校外的市场,买来了一个西瓜。

西瓜可以当水果,也是一道素菜。但招待远方的客人,再困难也得弄道荤菜,两个人正在发愁,李必湖忽听校外的池塘方向传来的“咕呱”的青蛙叫声,他说道:“我有办法了,咱们天一黑,就去抓青蛙!”

别看青蛙白天跳得很快,可是一到晚上,被手电筒的亮光一照,当时就变得“呆若木鸡”。李必湖和尹华奇一手一只手电筒,另外一只手中紧握着铁钳子,两个人用手电筒的光圈照住青蛙后,便悄悄地伸出钳子,然后将青蛙“咔嚓”一声牢牢地用钳子夹住。

二三十只青蛙被洗净切碎后,就成了一盘香气扑鼻的荤菜。北京来的老专家坐在学生宿舍中,一边吃着晚餐,一边听李必湖和尹华奇诉说情况。讲到动情处,李、尹二人不由得留下了眼泪。

老专家干了一辈子科学研究工作,对于袁隆平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非常气愤,同时他也被袁隆平矢志不渝的钻研精神,以及李必湖和尹华奇对自己老师的真挚之情感动了。他离开安江农校,如实地向国家科委的领导干部反映了情况。

时隔不久,湖南省科委和湖南省农业厅派出工作组来到安江农校。他们经过详细的调查、核实,确定李、尹二人反应的情况属实。工作组经过研究,最后作出了决定:首先,袁隆平要从煤矿调回来。要知道,水稻不育株的科研项目意义重大,如果在安江农校继续实验,有很多方面的关系难于协调不说,实验的进程也无法保证。袁隆平的这项研究工作暂时应收归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由袁隆平和原来的两名助手担任主持工作,以加快该项目的研究速度!

袁隆平在低庄煤矿劳动改造两个多月,重新回到安江农校的时候,人又黑又瘦,体重至少掉了五斤。

李必湖和尹华奇两个人欢天喜地将袁隆平接回了家,邓哲为了给袁隆平洗尘,特意做了一锅面条。袁隆平领着两个学生,将一锅面条吃了个底朝天,吃完面条,袁隆平说:“从前做水稻不育株实验,一时半会儿没有成果,我们可以慢慢来。现在农科院责成我们成立‘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协作组’,又给我们调拨了3000元经费,你们俩的工资,也由过去的18块,涨到了26块,我们再不拿出点研究成果,不仅对不住领导,我们对自己的良心也是无法交代了!”

李必湖说:“只要省里的领导重视,我们跟着您干,一定能干出个名堂来!”

尹华奇也是连声保证,一定要好好干。他们两个吃完了面条,告辞离开了袁隆平家。袁隆平抱着三岁的大儿子五一,又瞧着躺在床上的二儿子五二,真诚地对邓哲说:“真是辛苦你了!”

袁隆平作为丈夫,理应扛起全部的家庭重担,邓哲只要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就算是贤妻良母了。可是袁隆平这几年没消停过,不是被审查,就是遭批斗,再不就是下放劳动,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邓哲瘦削的肩膀上。

邓哲一边麻利地洗碗,一边说:“隆平,‘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协作组’成立后,我估计你就得到长沙去工作了,一个人出门在外,又没有我照顾你,你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呀!”

到长沙育种这个消息袁隆平本想晚几天再告诉邓哲,谁成想聪明的邓哲竟事先猜到了。

当一个好媳妇挺难,当袁隆平的媳妇更不容易。有的女人一心想将自己的丈夫拴在家里,三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便是最终的理想和追求。可邓哲却不是,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做大事的人,她要把袁隆平放出去,她要让袁隆平放开手脚,去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大,成功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