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坛经解读 > 第二讲、行品(07)弘忍开示 >

第二讲、行品(07)弘忍开示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
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慧能与师父在前面总共见过三次面,第一次是慧能主动来拜见,并说出大志“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并表达了自己“自习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师父并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而是打发他去干苦活。第二次见面是师父主动找上来,告诉他“你上次的话讲得很对。”第三次是看到慧能之偈后说“此偈并未见性”。

这三次见面其实都是在对慧能的考验。我们世俗之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贪、嗔、痴三毒。在成为佛菩萨之前,世人都有痴,所谓痴就是无明,也就是对大道的不了解造成的,禅宗所追求的明心见性就是来治疗这个无明之痴的。除了痴之外,对于层次低的人来说,贪心强于嗔心,而层次高的人,贪心消除的差不多了,嗔心却很重。所谓贪,就是对自己需要的东西过分贪求;所谓嗔,就是对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讨厌的事情除之而后快。

慧能在无明之痴方面,弘忍早已明察秋毫,之所以打压他,是要看他对贪心、嗔心的修为程度,这二方面并不能仅凭语言来表达,而是要看到实际的行动。许多人上了一个大学、读了一个博士,便自以为很了不起,到单位这个看不惯,那个不愿干,这些都是嗔心所现。

治疗贪心主要可以通过戒律来实现。戒律限制你这不能干、那个也不能做,逐渐调整你的心性、提高你的觉悟。对于嗔心的治疗办法则通过忍辱。弘忍之所以心里喜欢慧能,脸上却不表现出来,甚至还要贬低一下,就是要看一下慧能的忍耐程度。

经过三次的测试,弘忍已经完全相信了慧能,于是第二天再一次来到慧能的马房说“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这虽然是自言自语,却明白无误地表达出“你为了求道而不顾惜自己身体劳累啊!”见慧能腰缚着石碓正在舂米,于是指着稻谷问:“米熟了没有?”

当今年轻人多半不了解舂米是怎么回事,因此对这一句问话的含义理解不透。稻谷从田里收割上来之后,要经过日晒、脱粒、舂米、筛糠四个步骤才能形成我们能蒸饭的米粒。经过日晒之后轻轻一摔打就可以将秸杆与谷粒分离,再经过舂米,秕糠就可以与米粒分享。这时秕糠与米粒混杂在一起,还需要用筛子将秕糠进一步分离出来。

米粒是稻谷之心,弘忍问“米熟了没有”,就是问慧能有没有见到真心自性。慧能回答说“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意思是“早就见到了真心自性,但还差最后的筛选”,还需要悟后起修。于是弘忍再一次暗示动作:击碓三下。

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慧能明白了师父的暗语以后,三更半夜来到师父的卧室,弘忍用袈裟遮住了门窗不让他人看见,为慧能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原来“一切万法,都由心生,不离自性”。于是对师父说:没有想到自性这个东西,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既然慧能在前面已经明心见性了,为什么弘忍还要为他讲解《金刚经》呢?前面的开悟是慧能天生纯朴、本来就具备的天性发挥,按佛家说法,这是累世所积累起来的。但这样的天性缺少理论支持,因此遇到特殊情况下有可能被玷污。

一个出生不久的孩子,其自性本自具足,但父母从小就教他这是好的、那是坏的、这样做占了便宜、那样做吃了亏等等。孩子本来不会骂人,也都是在环境中受到了影响,当然还有一些秉性是从上一辈子带来的。

弘忍给他讲解佛经中的道理,可以让他永不退转,这就如同一个没有学过牛顿三大定律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三大定律。但如果再学习一下理论知识,他就可以利用这个定律去发明蒸汽机、火箭等更高级的东西出来。同样,一个会打胜、打了胜仗的人,他同样需要系统地学习孙子兵法,这样才能在不同情况下继续打胜仗。

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丈夫:佛家专用词汇,也译为士夫,指诸根圆具之成年男子。天人师:佛之十称号之一。)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听了慧能的学会感想,弘忍深知慧能的开悟境界已经超过自己,所以决定将衣钵传给慧能,并叮嘱他:“不识自性本心,佛经上的法全部无用;相反,如果认识了自性本心,那就能成为士夫、天人师、佛。” 希望慧能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之后,要常善自护念、广度有情众生,让禅宗流布将来而不断绝,最后说了四句偈,大致意思是:

“有情”,指有生命,也就是众生的意思。“种子”,指行为所养成的习性,遗传到下一世或后代就成了种子,也就是下一代的秉性。“有性来下种”,指的是有生命的众生才有可能遗传好的、坏的种子。“因地果还生”,有“因”这个地,那个种子就能重要发芽长成果实。“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指的是石头、水泥等无生命的东西,自然不会是有遗传,更不会有养成一种习性来遗传。

许多人将这个偈一读而过,实际上这儿隐藏了一个大问题。许多寺院在教大家坐禅时,往往告诉大家要一念不生。净空法师在讲如何念佛号时也同样告诉大家要念佛成片、一念不生。弘忍想告诉慧能的是,这些说法全部是错误的。一念不生的是石头、瓦片,是无情也无种。

如果坐禅或念佛达到一念不生,那么与死人有何不同?如果真那样的话,还如何去普度众生。弘忍之所以没有明说,是因为担心引起没有必要的争执。即使今天也是一样,如果你到净土宗的论坛去说,一心念佛并不能了生死,管理员马上会将你踢出论坛。

检验的办法很简单,你还出定吗?如果出定则表示你还没有达到一念不生。但如果不出定,则与死人无异,这样的坐禅没有意义。有人说佛经里确实有“一念不生”的说法,难道是佛陀讲错了吗?当然不是,佛陀没有讲错,是你理解错了。

这就如同许多人说《金刚经》就是让人抛弃四相,事实上《金刚经》没有这个意思,经上是让我们不要执着于四相,而不是要抛弃四相。同样《阿弥陀经》中确实有“一心念佛、妄念不生”之类的说法,但不生的是妄念,而不是一念不生。什么是妄念?妄念就是对色相执着之念。所以,真正的坐禅是不要执着于念想,让其随生随灭,这样,妄念就会越来越少,以至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