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袁隆平:中国神农的世界传奇 > 发现,终于找到了不育株 >

发现,终于找到了不育株

很多婚姻就是这样,婚前幸福像朵花,可是柴米油盐的婚后生活,却平常得像是一根草。

三年魔咒,七年之痒,这就是婚姻之舟,很难绕过的两个危险暗礁,袁隆平和邓哲的婚后生活为什么历久弥新,感情永驻?难道在那个时候,邓哲就已经看出自己的丈夫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袁隆平下稻田做实验,给他送饭的就是邓哲。袁隆平中暑无法工作,那个抄起放大镜,帮他寻找雄性不育株的人,还是邓哲。邓哲在扮演着一个好妻子的角色,她的名字和贤内助画上了等号。

虽然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但发现雄性不育株,还是费尽了力气和周折……

1964年的6月下旬,骄阳似火,空气酷热,湖南这个季节最为炎热,如果在太阳底下放一只白蜡,相信用不了十分钟,它就会变成一地的蜡油。

袁隆平光着头,赤着脚,裤腿高卷,正手拿放大镜,站在稻田里,一株株地观察着扬花的水稻,仔细寻找着不育株。天然不育株究竟生得什么样子,它的形态有什么特点,这一切的一切,就好像一个谜,都等待着袁隆平亲手解开谜底。

当时还有一个姓潘的学生,也在稻田里帮袁隆平寻找着天然不育株。

袁隆平手里拿着放大镜,沿着田埂,一行行,一株株,一穗穗地找了下去,汗水沿着额头落下,他挥袖擦掉汗水,他的衣服上溅满了泥点,他全然不顾,袁隆平目不转睛地盯着稻田里的稻禾,生怕错过了发现天然不育株的机会。

按照书上提供的理论,天然不育株在普通稻田里的存在概率应该在三万分之一到五万分之一之间,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袁隆平也不记得检查了多少稻株,天然不育株还是不肯露出它真正的面目。

袁隆平每天吃罢早饭下田,中午就着水壶里的白开水,吃两个凉馒头。即使中午最热的时候也不能休息。艰苦的环境,外加不合口的饮食,袁隆平犯起了严重的肠胃病。

可是一年水稻开花的时间只有十天左右,一旦错过了这段时间,要想找不育株,那就只有再等明年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袁隆平朝思夜盼的伊人——天然不育株水稻,你究竟在哪里?

袁隆平头顶烈日,身处稻海,手里拿着放大镜,他已经拿出了不找到“伊人”便誓不罢休的劲头。袁隆平嘴唇干裂出血了,他顾不得擦一擦,胃痛了,他就用另一只手压迫止痛。这一天,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袁隆平身子一歪,“扑通”一声昏倒在了稻田里。

邓哲白天在农技站工作,因为实在放心不下丈夫的身体,这天中午的时候,她做好了热乎乎的饭菜,用饭盒盛着,然后骑着自行车给袁隆平送了过来。

邓哲刚刚骑车来到稻田边,就听见小潘发出的急切的呼救声,她急忙放倒自行车,跳下稻田,和小潘一起将昏倒的袁隆平救到了田边的树阴下。

袁隆平一身泥水,双眼紧闭,邓哲呼喊了半天,袁隆平才睁开了眼睛。小潘要用自行车推着袁隆平去看医生,可是袁隆平却连连摇头,说:“时间来不及了,如果不抓紧时间,想要寻找水稻不育株,只能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了!”

邓哲看着丈夫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劲儿,大有不找到不育株,誓不罢休的势头,她向农技站的领导请假,随后手拿放大镜,也加入到了寻找不育株的“三人小队”之中。

有人说大海捞针是最难的,可是毕竟针落到了海里,只要将海洋搜查一遍,也必然能找到那根落海之针。但在稻海中寻找天然不育株,却比大海捞针还要难,因为没有人知道天然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且时间不等人,水稻扬花完毕,想要再找不育株,只有等明年了。

寻找天然不育株,就是一件倒计时的工作,压力简直比山都大。如果袁隆平找不到不育株,肯定会有一些人跳出来,扇阴风、点邪火,不知道又该说什么难听的话了。

一连找了13天,邓哲和小潘先后都有些泄气了,还是袁隆平压得住阵脚,他给两个人打气道:“我有预感,一定能在今年找到不育株!”

当时袁隆平的胃痛得非常厉害,但是他还是忍着病痛继续工作,他没有去看医生,一直找到第16天中午。此时三个人差不多检查完14万株水稻的时候,邓哲只觉得头顶的阳光就好像一支支炙热的火箭,齐射在她身上,稻田里的水汽被晒得上升,成了一片湿漉漉的雾霾,令她五脏六腑说不出来的难受。邓哲在稻田里工作,就好像是在洗免费的“桑拿浴”,她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了,身子一软,瘫倒在了田埂之上。

在不远处工作的袁隆平,急忙将邓哲扶到了稻田边的树下,然后拿出解暑的十滴水,给邓哲服了下去,过了20多分钟,邓哲才缓缓地苏醒过来。

袁隆平为了抢时间,他让邓哲在树下休息,自己和小潘又到稻田开始寻找不育株去了。邓哲休息了一会儿,她只觉得胸口有一团火在烧,她实在待不住了,便拿起了放大镜又悄悄地下到了另一块稻田中。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邓哲正在观察一个稻穗,她手中的放大镜忽然停了下来。她站直了身子,用急促的语气招呼道:“隆平,你快过来看看!”

袁隆平听到邓哲的招呼,他踩着田里的泥水,急忙跑了过来。

正常水稻开花,花药鲜黄,只要有外力触动,便会有大量的花粉飞出。可是邓哲面前的这株水稻,却是一副“病怏怏”的神态,袁隆平手持五倍的放大镜,首先检查这株“怪稻”的花药,检查的结果发现,这株水稻的花药不开裂,即使经过人力震动,也没有花粉飞出。

袁隆平为了确定它是否为自己要找的不育株,便对这株“怪稻”做了标记,接着采下它的花粉,并用碘化钾对其进行了测验。正常的花粉,遇到碘化钾后,就会呈现蓝色反应。这些花粉毫无变化,说明它们绝非正常的花粉。

袁隆平最后确定,这株“怪稻”就是他们朝思夜盼、望穿双眼、苦心孤诣一定要找到的天然不育株。

从1964年7月到1965年7月,袁隆平与邓哲等人在安江农校周围生产队的稻田里经过艰苦的寻找,一共找到了6株不育株。袁隆平为了精心培育这得来不易的不育株,以及它们的后代,不惜拿出了近一个月的工资——50块钱,买来了20口大钵,然后将这六株“宝贝”栽到了大钵内的培养土之中。